2007年8月19日 李显龙总理在国庆群众大会上的英语致词
李显龙总理在国庆群众大会上的英语致词
地点:新加坡国立大学文化中心
日期:2007年8月19日
机遇之都;我们的家园
引言
各位朋友,各位同胞:
新加坡发展稳健,形势一片美好,朝气蓬勃,整体前景一片光明。外在环境良好,整个亚洲的情况令人乐观。近几个星期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可能在未来的三到六个月内,影响美国、欧洲及亚洲的经济。但是,即使是这样,亚洲的经济基础仍然稳固。新加坡的情况也一样。
亚洲的强劲经济和偏高的能源价格使亚细安国家受惠。新加坡今年接任亚细安轮值主席国,将竭尽所能使亚细安更强大,更团结,从而使亚细安国家能够与中国和印度并驾齐驱,并且与它们一起增长,而不是落在后头。我们同马来西亚和印尼的关系良好。在很多领域,我们都以双赢的方式进行合作。我们还有一些双边课题悬而未决,我也相信大家都了解这些课题。我们在处理这些问题时,考虑的将是同这些国家的整体关系。我们会将重点放在新加坡和亚细安的发展和进步。
新加坡人遍布亚洲和全球各地——东南亚、中国、印度、中东、中亚,甚至在蒙古也有我们的啤酒制造商;在巴西则有新加坡的造船厂,专门制造钻油台,业绩都很好。这是在全球化世界中的生存之道。我们首先要巩固我们的大本营,创造有利于新加坡发展的环境,让每个新加坡公民分享国家成功的果实。我们要建立一个有安全感,充满希望,以及一个互相扶持的国家。有了这样的家园,大家就可以到国外施展才能,抓住发展的良机。
要做到这点,我们必须适应环境,不断更新和改变。使我国经济更具活力和更有竞争力,这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重组经济,改革税务,降低所得税,提高消费税,发展综合度假胜地,重新打造我们的城市。这一切都是为了推动新加坡的发展,也为了增强我们的社会凝聚力。我们的外在环境,暗流汹涌,对我们的社会是很大的威胁,有可能破坏我们的种族和宗教和谐,也有可能扩大贫富之间的差距,使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进而削弱我们的团结。但是,我们绝对不能让这种情况发生。如果我们同舟共济,国人就会有归属感。能够做到这点,我们就能保持领先,一枝独秀。我们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正是因为我们勇于改变。我们正处于优势,能够一一解决眼前的难题,无论问题有多困难,我们都能够全体一心,稳步前进。
收入差距—确保无人掉队
今晚,我要集中讨论国家面对的一个重大挑战:那就是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以及同这有关的其他课题—教育、人口老化及住屋问题。我们都知道收入差距为何扩大,我们多次讨论这个课题,大家在报章上也读过。这是全球化、科技日新月异和残酷无情的激烈竞争所带来的现象。可说是大势所趋,新加坡也必须顺应这个趋势。在低收入的一端,在中国、印度和越南等许许多多国家,成千上万的非技术工人进入全球的劳动市场,压低了工资。在中高收入的另一端,我们需要的是技能。无论是秘书,文员或专业人士,资讯科技使简单的工作自动化。我们不再需要打字员,但我们需要办公室经理。所以,教育和技术的价值很高。简单的工作,电脑或机器人都可代劳。如果你是在和机器人竞争,你就有麻烦了。你必须有技能,必须能够从事电脑和机器人无法办到的工作。
所以,教育的价值提高许多。本地有研究指出,每接受多一年的教育,薪金就能提高14%。六年小学、中学、理工学院或大学,薪金会随着教育年数的增加而提高。所以,教育的价值非常高,受教育的人身价也越来越高。在高收入者之间,薪金差别也很大。他们之间的竞争剧烈。所有领域的情况都一样。在体育方面,人们选择观看“老虎”伍兹(Tiger Woods)打高尔夫球,或者费德勒(Roger Federer)打网球,因为他们是最优秀的。如果一家公司要聘请总裁,他们会极力争取最佳人选,不会退而求其次,即使那个第二人选只为公司少赚0.5%的盈利,但对一家大公司来说,那可能是几百万元。所以,大家会竭尽所能争取最佳人选。如果你需要法律方面的咨询,你会设法聘请最好的律师为你打官司,而不是最便宜的律师。
这是一个胜者全得的时代,即使是在收入顶端的人士之间,最高和第二高薪者的收入差距也同样在扩大。所以,收入差距不局限于高薪和中等入息之间的差距。“老虎”伍兹的年收入,包括奖金与代言费大约是一亿美元,远比世界第二号选手福瑞克(Jim Furyk)高。大多数人甚至不知道世界第二号高尔夫球手是谁。世界第二高收入者是迈克尔遜 (Phil Mickleson),他的收入只有“老虎”伍兹的一半。因此,最佳人才和其他人之间的距离也在扩大。
无论是低薪、中薪或高薪阶层,收入差距都在扩大。我们担忧收入差距扩大的另一个原因是人口老化的现象。许多贫困者也是老年人。还在工作的人,即使不算贫困,如果不为老年生活做好准备,在退休之后,不再有收入,一旦积蓄耗尽,便会陷入困境。
这就是我们社会的现状。各个发达的经济体也面对这个问题。我们该怎么办?首要策略是发展经济。创造更多的资源来解决这些问题,以协助生活有困难的人。如果没有资源,你可以讲很多,表示同情或感受他们的痛苦,但解决不了问题。人口老化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没有药到病除的妙方。我稍后会进一步说明。对于低收入的工人,我们将继续强调培训、提升技能和重新打造工作,以协助他们提高生产力和收入。全国职工总会正通过重新打造工作计划来帮助工友。我们还通过就业奖励计划(Workfare),给予低收入者金钱的援助。但这不是毫无条件的,不是派红包似的援助。有工作的人才能申请。你作出努力,我们就会帮忙填补你的储蓄,让你享有更好的生活。这是我们援助低收入者的策略。
至于那些高收入者,我们很高兴他们的生活过得很好。他们的收入的确很高,可是我们不能抑制他们的收入,或者征收更高的所得税,因为如果这样做,尤其是在新加坡这个开放的弹丸小国,人才会流失,经济会失去活力,许多人会受苦。现在,我们很繁荣,因为我们调低了所得税,因为我们欢迎人才,因为我们吸引商家到这里来,到新加坡来发达致富。他们做得不错,我国经济也很繁荣。今年上半年,我们就创造了11万份新工作。
虽然我们不能压低收入或向高薪者征收更高的税,但是成功人士应该多多关心同胞,应该热心公益。美国就有这种风气,那里的许多富人,不挥霍钱财,不求奢华,而是设立基金会来做善事。这里也一样,许多新加坡人都乐善好施。我们的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和新加坡管理大学,它们的许多计划获得人们的捐献。本地大学设有以人名来命名的教授基金计划。它们收集来自各方的捐款,并发起了筹款活动。各所大学所成立的教授基金有将近80个。我相信捐款总额高达数亿元。
由此可见,新加坡人向来都乐于捐献,当然捐款数额不一。一些建筑物和学系是以捐款者或基金会来命名。新大有李光前商学院、国大有杨潞龄医学院,甚至是医院,也以人名来命名,如历史悠久的陈笃生医院。最近,邱德拔基金会慷慨地捐了一笔钱给医院,因此义顺将有“邱德拔医院”。另一些国人也捐了不少钱,譬如沈望傅。我希望更多人仿效他们,可以量力而为。行善应该发自内心。如果大家热心响应,便可集腋成裘,使我们的社会更有人情味和凝聚力。
中等收入人士占人口多数。我们的政策必须能够协助他们成功,并且为他们提供更多在不同领域发挥才华的机会。一个重要的策略是建屋发展局的居者有其屋计划。这是给予新加坡公民最好的社会福利,因为这让每个国人都能分享国家的成就。我稍后会介绍建屋发展局的新计划。
提升教育—提高社会素质
另一个重大策略是教育。我刚才谈到教育回报率正不断地提高,因此,这是提高我国社会的素质的最好方法。我们的目标是给每个孩子提供上乘的教育。我们重视所有学校的素质,包括邻里学校,而不只是少数顶尖的学府。这些学校的水平都很高,不过它们仍有差别。我们要它们发展各自的专长,建立自己的办学风格和方法。
教育部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努力。教育部给了大家四个“多”。第一个“多”是,校长和教师有更多的自由来尝试新点子。第二个“多”是,好点子的学校有更多的资源,让它们成功后得以继续发展。第三个“多”是,我们通过进取基金,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更多机会。第四个“多”是,我们推行了“少教多学”的政策。
当我们提出“少教多学”的时候,有人置疑:“你们少教,他们就会多学吗?”但是,我们目前可以看到这个策略奏效了,因为很多学校现在显得活力十足,充满热忱。我和尚达曼讨论过,我最近也走访了几间这样的学校。让我举两个例子。其中一间是坐落在达曼裕廊的裕廊中学,那里的学生向我介绍了很多个专题作业,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他们的DVD。我指的不是数码光碟,而是数码录像结合话剧演出的作品(Digital Video and Drama)。他们是中学生,学会了这个技术后,在语文课上使用。我当时去参观中二学生上华文课的情况。他们的老师让学生在假期里阅读小说《小王子》。这是本法国小说,学生读的是华文版本。读过小说之后,学生根据小说编写剧本,然后在数码录像制作室里把剧本排演出来。那里设备齐全,有麦克风和“蓝色屏幕”。学生自行打理一切,负责操控摄像机和监控器。录像完成后,让全班观赏。他们也访问了演员,也就是他们的同学,用华语讨论剧情。这确实不错。我在学校逗留了两个小时。他们也在“蓝色屏幕”前访问了我,我感到蛮紧张。在我离开时,他们送了一张数码光碟给我。这就是裕廊中学。我知道我国还有很多像这样的学校。
此外,我也参观了宏茂桥的美华小学。其实,学校是在杨厝港,现在是成汉通的选区,过去曾属于宏茂桥集选区。2000年,这所学校由我主持开幕。事隔几年,有些资深教师还在这所学校任教。美华小学的教师不但注重学生的成绩,也关注他们的品行、道德价值观,社交技巧等各方面的发展。在课室里,学生们的桌椅并不是一行接一行来排列的,而是围成小圈,方便他们进行小组活动。家长义工也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
美华小学的教师个个充满活力和热忱,对教育下一代的任务非常认真。他们的态度坚定,对自己的职责感到自豪。我怎么会知道呢?因为我发现,他们当中有几个也把自己的孩子送到美华小学。你看得出这些学生与众不同。我没有问学生,而是问老师。我决定问他们:“新加坡的学生以安静‘闻名’,很少在课堂上主动发言。老师要学生们在课堂上踊跃提问,是不是一件难事?”他们的回答令人欣慰。他们说:“这不是问题,问题是怎么让他们停止说话!”他们的解决方案是进行小组活动。他们甚至挑选一名同学,担任“噪音管理员”。
我在那里还看到学生们排练规模不小的歌舞剧—《我们发光的时刻》(Our time to Shine)。我看过他们彩排。成汉通在国庆日前,观赏了他们的表演。他过后有感而发,写了封电邮给我。我在国庆献词中提到,我们将拥有一个崭新的新加坡。这个新加坡会保留自己的特色,人民将拥有不怕艰辛、永不退缩的精神。我的这番谈话,让成汉通联想到这出歌舞剧。他的电邮这么写着:“这个表演(《我们发光的时刻》)是由我们宏茂桥的邻里小学美华小学所呈献,剧中体现的正是这种不怕艰辛、永不退缩的精神。看到我们邻里的小朋友这么自信地在台上表演,我感到十分自豪。他们的表演非常专业,每个人都脸带笑容,高声歌唱,翩翩起舞。”“我转过头去,看到许多熟悉的脸孔。那些家长和祖父、祖母们或许从没想过有那么的一天,自己的孩子和孙子能够在大舞台上呈献这么精彩的表演。我身边环绕着很自豪的笑脸。正是这样的体验,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新加坡确实是个‘机遇之都’。”
全岛的学校中,还有更多令人鼓舞的例子。我们主要的方针是提升所有国民的素质。不管你在什么学校就读,或来自什么样的家庭背景,我们都会尽力协助你发挥潜力。通往成功的梯子很陡斜,但是,我们将为大家提供多把通往成功之道的梯子,让大家凭自己的能力,登上最高点。当然,这意味我们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学队伍。其中包括优秀的教师、校长、教育部人员。他们必须对教育事业拥有献身精神和热忱。现在,我们已经拥有这样的团队。他们肩负起保障国家的将来的责任。新加坡有2万8000名教师和校长,我无法把他们一一请到现场,但今晚我邀请了他们当中的几位作为代表。请你们起立,让我们向你们致敬。
我想提一提学校教育的另一个层面,那就是语文技巧。很多年纪比较大的新加坡人听得懂、也能说马来语和印尼语,这包括许多年长的非马来人,但是很少年轻人像他们一样。这是因为我们把英语作为社交语言,我们也不再住在甘榜里。我们住在组屋,都用英语交谈了。我们需要更多人熟悉这些语言,他们不需要非常流利,可以不通过翻译来闲聊,了解谈话的要点就行了。这样他们可以cakap cakap(聊聊天),程度稍微高一点是“bual-bual”,在印尼语则是obrol。这样我们可以用他们的语言同他们交流,沟通,把握合作的机会,以及一起处理不时出现的问题。
我们不会改变母语政策,但是我们必须鼓励更多非马来人在学习母语之余,也学马来文。因此,我们将在中学推出两个计划:第一个是修读马来文为第三语文的马来文特别课程。这个课程已经在所有学校推出,但不是很受欢迎。我们将提供更多奖励,鼓励更多学生选修这项特别课程。新加坡人喜欢奖励,所以我们将有小小的奖励 — 申请初级学院时有两分优待分,再加其他奖励。同样地,这些奖励也将延伸到选修华文为第三语文的非华族学生,希望更多非华族学生也修读华文。
我们还会在几所中学——三到四所好的中学,推出一个区域通识计划。学校将为这个计划提供奖学金,每年约100份。这个计划包括哪些内容呢?在这个计划下,学生首先须修读马来文为第三语文,其次是认识我们的东南亚邻居。你们可以进行浸濡、互访等活动。如果其中的一所学校能够以印尼文代替马来文,那将是一件好事。据我们初步所得的反馈,有一所学校已经表示兴趣。
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后中学教育—即中小学之后的教育,让越多学生接受大专教育越好。我们在工艺教育学院、理工学院和大学方面做了大量的投资。我们曾陆续向大家介绍政府所做的一些努力。今晚,我会多介绍一些。我们的投资带来成效,这些学府的收生人数正逐年增加,也有越来越多工教院学生升到理工学院,越来越多理工学院学生到大学深造。有了好的学校,越来越多学生受到激励,富有进取精神,希望进大学。我们可从报章上知道这个趋势,特别是今年,很多家长和学生因为不被本地三所大学所录取而苦恼。他们的成绩不错,甚至达到中上成绩,但达不到所要报读的科系的水准。他们因此归咎于所谓的“龙年婴孩”现象。其实,事实并非如此。首先,报读大学的龙子龙女的人数不多。其次,即使龙子龙女人数增加,大学实际上已经增加了超过比例的学额。今年进大学的学生人数比去年多。不过对于许多人想要报读的学科,大学无法令所有申请者满足。人们的焦虑还未消失。
我相信很多理工学院毕业生希望念大学。目前有15%的工院毕业生进入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和新加坡管理大学深造,还有人选择以其他途径考取大学学位,包括到外国去读大学。我们估计约有50%工院毕业生最终取得学位,其中不少在工院毕业后不久就考获学士学位。他们出国念大学是因为新加坡的大学的学额不足。姚智议员告诉我,他沿户访问选民的时候,曾碰到一对闷闷不乐的夫妇。他们把在理工学院考到好成绩的两名孩子送到澳洲念大学。孩子念完大学后,留在澳洲工作,至今还未回来,剩下夫妻俩守着空巢。我想,这是本地很多家长的写照。所以,我们要增加大学学额,但是会确保学生接受的是高素质的教育和掌握有用的谋生技能,能够学以致用。
我们必须小心策划。一些国家制造了大量的大学毕业生,却没考虑教育的素质和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机会。很多大学就像文凭印刷厂,结果造成大学生失业、就业机会不足的困境。我想,没有大学学位而有一份好工作,好过大学毕业了却学无所用,终日闷闷不乐。
在今天的新加坡,每一批同龄学生中,将近四分之一能在三所公立大学就读——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他们有机会接受得到政府津贴的大学教育。我们的目标是在2015年之前,把这个比例提高到30%。我们订了一个新目标—从现在到2015年,我们有8年的时间,把比例从目前的23%提高到30%。这意味着每年能增加2400个大学学额,这也意味着必须开办第四所公立大学。我看到前大学校长林彬教授在观众群中微笑。我想这样的做法是正确的。目前三所大学的规模已经够大,我们不应该再让它们扩大,所以开办有自身特色的第四所大学是有必要的。开办一所跟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有所不同的第四所大学,就像当年建立新大那样。新大现在已经独树一帜,具有吸引学生的独特魅力。
也许,我们不应局限于一所新学府,而应有更多的选择。我请吕德耀领导一个委员会去研究如何扩展我们的大学,我替他找了一位顾问,他就是陈庆炎博士。我们将在一年内确定增加大学学额的最好方法。我们着手改善中小学和高等教育,国人因此可以期盼更多接受一流教育的机会,也即更多的成功之路。
人口老化—积极生活
人口老化是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另一个原因。新加坡是世界上人口老化得最快的国家之一。为什么呢?第一个原因:我们没有足够的新生婴儿。关于婴儿不够的问题,我今晚不会再讨论,套句耐吉(Nike)公司的口号:“Just do it”(尽管做吧)!第二个原因:新加坡人的寿命越来越长。我最近和圣德肋撒(Church of St Teresa)天主教堂的堂区神父麦克·阿罗(Michael Arro)谈话。你们当中有些人可能认识他。他是一个很好的人。他在这里住了很久。他是在50年前从法国来新加坡,他告诉我,当他首次到新加坡时,教堂的信徒在55岁就退休,在他们60岁左右过世时,他为他们主持丧礼。他们一般是在退休的五、六年后过世。不过,现在的人62岁退休,活到大约80岁,足足有20年的退休生活!在同阿罗神父交谈后,我去翻阅当年的资料,在1957年,人们的平均寿命只有61岁,今天的人均寿命却是80岁。很多人会更长命,活到80、90或100岁,甚至更长。
过后,我再查询更多的统计数字,超过90岁的新加坡人,你猜有多少个?9000人!100岁以上的人呢?李光耀内阁资政说只有“几打”,于是我又去查问,数目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料——总共有500人是超过百岁的人瑞!我于是问注册局:“你们肯定这些记录是最新的吗?”他们说:“是!我们不时都在检查。”你们可能有看过亚洲新闻台不久前播出的节目“新老人”(The New Old),节目中110岁的社工许哲身体依然硬朗,还能走动,还很活跃,还时常探访有需要帮助的老人。而她还不是年纪最大的老人,新加坡还有比她更老的老人。因此,我问:有没有人120岁?该局的职员告诉我:我们不知道,因为当你120岁时,电脑以为你忘了报告某些东西,就会把你转移到另一个档案。不过我们将来可能会有120岁的老人,到时得改进我们的电脑程序。
“新老人”节目也介绍了今年81岁的黄安教授,她在台下的观众席上。我邀请她出席,因为她说了以下这些话。她说:“我是一个‘有主见的老人’,我开车、我工作、跟学生见面、种花、料理自己的生活。我完全活在当下的世界。”她说她的目标是过着 “四角生活”,那就是只要是活着的一天,就要过得开心和充实。当时间到的时候,希望过程是快速和没有疼痛。因此活着的目标不是长寿,而是要过得好和去得快,也就是本地福建人所说的“好死”。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日本人也有同样的生活哲学。他们追寻的快乐生活有三个元素:足食、好睡和好死。在日本,人们到特别的寺庙去祈求“pokurri dera”,就是希望能健康长寿,无痛楚的死亡。在日本,这类寺庙很受欢迎,我下次去日本也要到那里走一走。
2020年的新加坡会是什么样子?为了寻找答案,我走访了陈振泉所负责的拉丁马士区。这里有17%的居民年龄是65岁或以上,相等于六分之一。新加坡整体的比例大概是十二分之一,但到了2020年,新加坡就会像拉丁马士区一样,所以我预先到哪里“体验”一下。 我要请大家看一些照片。这是我在拉丁马士区遇到的一些人。老年人参与基层组织每月为他们举办的生日会,乐在其中。如果把台上的人的年龄加起来,我想是蛮大的一个数字。他们保持活跃,居民委员会也主办许多活动。在这张照片里,他们在练“外丹功”,但这不单是运动,也是一种社交活动,让大家保持联系。
陈振泉刚组织和发起一个“黄金服务计划”(Project Golden Service),帮助乐龄人士学习新技能,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和赚点零用钱。他们做了些蛮有意义的事,例如练习书法和帮人理发。这个老人会做精致的马来饭团(ketupat)。这两位70多岁的老婆婆,在缝制被子。我问她们:“你们的工作场所在哪里?”她们说:“在楼下的乐龄中心。”她们讲广东话。我又问:“你们到楼下去缝被子?”她们回答:“不是的。我们下去后,先谈谈天。”她们是和朋友聊天后,才缝被子。她们其实不必缝制这些被子,但这是一种有效和有用的群体活动。
我也同其他女士见面交谈。其中两位也在座。这位身穿红色和黑色衣服的女士,是我负责的德义区的前居民。我曾经帮助过她,所以我到拉丁马士区访问的时候,她上前来和我打招呼。她经历了一些艰苦日子,身体不好,背部出了问题,动了脊椎手术,还得坐轮椅。她在搬到拉丁马士区后,加入一个宗教组织,交了朋友,每天都念经和静坐,也做运动。如今恢复了体力,你们看,她靠拐杖,能走动了,又活跃起来了。她说:“我对生活有所向往,能和朋友聊天,想想有什么新鲜事可以做。身体也越来越强健。”但她也问我一个很尖锐的问题:“我的公积金今年就用完了,以后怎么办?”她今年68岁,我告诉她,慢慢来,我们已经在研究这个问题。稍后我会进一步谈这个问题。
请看这一位让人难以置信的女士 — 李秀蓝女士。你知道她今年几岁?91岁了。她还在红山巴刹当清洁工。她是怎么找到这份工作的呢?原来她和那里的小贩是朋友,小贩们把她介绍给清洁承包商。多亏职总的重新打造工作计划,加上一些应有的配备,手推车、衣服等,让她有机会工作。她还告诉我们,她说 — 她没有告诉我,只是告诉陈振泉,她说她的正式收入是800元,但她还赚一点外快,帮忙小贩切菜和看守摊位。她非常独立。她说:“当人家给我免费的东西时,我不接受。为什么呢?我付得起,为什么要接受呢?但当他们说我是朋友,要给我折扣,我就说好,因为我可以接受朋友的好意。”我们希望不只是91岁的人有这样的精神,我们更希望51岁、31岁和21岁的人也同样能有这种精神。
我也见到了“红头巾”陆带好女士,就是正同吕德耀说话的这一位。她已经89岁了。她18岁那年来到新加坡,她的丈夫先来,然后把她接过来。她当“红头巾”,一直做到60多岁,然后继续工作到79岁。她带大10个孩子。她的丈夫已去世,目前跟四个未婚的孩子住在拉丁马士区。
随着新加坡人的平均寿命逐渐延长,我们需要为老年人提供更多帮助。拉丁马士区的组屋,就是根据年长者的生活需要建构的:我们装了紧急按钮(panic button),供求助之用,并有平坦的地面和扶手等设备;楼下还有一个志愿福利团体,社工和居民委员会的义工会定期探望这些老人家,帮助和照顾他们。所有的老年居民对此非常感激。我跟他们个别交谈,问他们:你们如何过活?他们都说“德教”。他们当中许多是广东人,“德教”指的就是“德教太和观”,也就是照顾他们的志愿福利团体。他们充满感激和感恩之心,认为有人在照顾和关心他们。我非常高兴看到他们过着活跃、健康的生活,并获得社会团体的照顾。但是越来越多的年长者单独居住,也使我感到担心。因为,最好的安排,还是与自己的子女同住,或者至少有子女居住在附近,能定期来探望他们,或在他们需要时给予帮助。
拉丁马士区是新加坡未来的写照。所有选区都有这样的老年人。其实,拉丁马士区还不是最老的选区。最老的选区是在惹兰勿刹集选区,也就是梁莉莉医生的牛车水-金声选区。每4个居民中,就有1个超过65岁!到了2020年,我们所有人将会有更多白发,而我们的整个社会,将需要作出调整。政府正在重点处理这个课题,由林文兴专门负责。我刚才在华语演讲中也谈到这个课题。我谈到几个要点,但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储蓄,以应付银发岁月所需。
许连碹担任主席的民情联系组(REACH),最近针对如何让乐龄人士保持活跃征询民意。他们主办了许多论坛,收集了很多意见。她经过筛选后,将报告呈交给我。在众多的意见中,最受关注的显然是两个棘手的课题:(一)年长工人的就业机会:如何延长他们的工作年限。(二)老年时是否有足够存款的问题,也就是公积金存款的问题。我接着将重点讨论这些课题。
延长工作年限 —为晚年积累储蓄
人们要安享晚年,要有足够的储蓄,最好的办法是继续受雇,推迟退休。随着寿命的延长,你不能期望在55岁退休,一直生活到80岁、85岁或甚至90岁。人的寿命增加后,工作年限应该延长,退休期应该缩短。
世界各国,包括美国、英国和日本,也尝试让国人工作得更长久,并延迟领取退休金。目前,他们(领取退休金的人)很多都是60开外,这些国家正争取把退休金领取年龄推迟到近70岁。实际上,他们认为应把领取年龄推迟到70多岁,或至少70岁。但是,这是棘手的政治问题,也是很长期的问题。
我们也得做出这样的调整。我们并不期望所有新加坡人都跟李女士和陆女士一样工作到80多岁或90多岁。但是55岁或甚至62岁就退休又太早了。林瑞生告诉我们这个故事—今晚他不在座,他正从美国赶回来,他的班机因天气恶劣而延误了。他说他很抱歉,但他告诉我们这个故事。我向裕廊中学学习,把它编成一个短剧。故事是这样的:有一次,林瑞生走访选区。他在巴刹同一名居民交谈。对方看起来很健康。林瑞生问他:“你今年几岁?”居民回答:“72岁。”林瑞生说:“哇,你看起来很健康。你还在工作吗?”居民回答:“没有,我很早就退休了,那年我55岁。”林瑞生说:“55岁!为什么这么早就退休?”居民回答:“因为我不知道我会活这么久!”
我们的挑战是如何鼓励更多60多岁的人继续工作。我跟工会领袖讨论过,这也是他们最关注的问题,那就是如何鼓励更多人工作?他们告诉我,工友本身是希望继续工作的,而且一直向工会领袖施压,要他们同雇主探讨可行的方案。工友想要继续工作,这是好现象。我们应该帮助他们实现愿望,也让更多人受惠。但是,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想,在新加坡有三个方法:教育、立法和奖励。
让我先从教育谈起。我将只是扼要地谈谈,因为我过去谈了不少。我们需要改变雇主和员工的心态,让雇主认识到年长员工的价值,有效地分配工作给他们,善用他们的能力和强处。一些有先见之明的雇主已经开始这么做。例如:新捷运重新聘请一些退休的巴士司机出任服务导师,负责指导新的司机。员工也必须作出调整,准备在62岁过后“换档”、接受较低的工资、较轻的工作量、较低的职务,让年轻人有机会升上去。否则,我们面对的将是最年长的人担任最高职位的现象。整个体制将好比是一座山,一座越靠近顶峰,就越来越灰白的山。那肯定不利于保持干劲和活力。一些公司避免这样的现象。譬如新加坡能源公司的高级技师在退休后被重新雇用为技师,让别人有机会被提升为高级技师。所以,整体来说,教育应该是第一步。
第二步是通过立法,清楚向雇主、公众和员工发出信息,说明我们是认真看待这个课题的,这也是我们面对的重大问题,必须想办法解决。经常有人问:“为何不干脆立法提高退休年龄?直接了当通过立法。政府说的话就能应验。”但我们的经验显示,政府说的话,如果说得不得法,可能不成功,单靠提高退休年龄不能解决问题,还可能把问题弄得更糟。
目前的法定退休年龄是62岁,但不是每个人都工作到62岁。许多女性很早就退出劳动队伍,他们到了三、四十岁有了孩子、有了家庭之后就不再工作了。男性当中,只有三分之二的人工作到62岁。有三分之二还不错,但就算这样,仍有三分之一的人不到62岁就退休了。尽管有法定的退休年龄,情况还是如此。因此,单是提高法定退休年龄至62岁以上也无济于事,人们还是会照样退休。而雇主方面可能会说:“这将加重我们的负担,如果我在衡量一个年长员工,我还是不好冒险雇用他,因为我可能要留他到65岁。”因此,我想我们不能就这样提高退休年龄。
更好的做法是,立法要求雇主重新聘用退休员工,让他们在62岁退休后还能继续工作。我们所设想的制度对雇主和雇员来说都是较具灵活性,雇员不一定是会做同样的工作,也不一定会拿同样的薪金。这并不意味着每个员工肯定会有工作,但雇主需要作出安排,根据员工的表现、健康情况、喜好及公司的需要,重新聘用退休员工,双方做出双赢的安排,通常这是每年进行的。这就是日本人经过长时间筹备后采取的方法,也是我们将要做的。
我们将通过重新雇佣法令(Re-employment Act),它将从2012年1月1日起生效。我们将要求雇主重新聘用达退休年龄的员工。目前的退休年龄是62岁。第一步是重新聘用员工,直到他们65岁,日后再逐步调高到67岁。换句话说,从2012年1月1日起,雇主必须提供重新雇佣的机会,直到员工65岁为止。
这是立法方面的解决方案。但是为了加强立法的作用,政府将通过奖励措施,鼓励年长员工继续工作,同时鼓励雇主聘用年长员工。一个方法是提供就业入息补助(Workfare Income Supplement,简称WIS),这是我们在今年推出的计划。有了这项计划,你就可获得津贴。如果一个人要工作而雇主又愿意雇用他,他将可获得政府津贴。我们在设计这项计划时就已偏向年长员工,从35岁开始,员工便可享有部分好处,到了45岁就能完全受益。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加强计划,让50多岁和60多岁的年长员工享有更高的就业入息补助。这么一来,雇主在计算聘用年长员工和年轻员工的工资成本时,年长员工将略占优势,而在决定要聘用年长员工或外国员工前,他们会想,聘用外国工人需要缴税,年长员工则有就业入息补助。这就是年长员工在这方面所得到的额外帮助。
我们原本想在几年后才检讨就业奖励计划,在累积一些经验后才这么做。但是我们今年将做出重大改变,包括立法、改革公积金计划,所以最好不要再等了,现在就实施。我们将为55岁以上的年长员工提供更高的就业入息补助,比年纪较轻的工人多出一倍。例如,每月收入1000元的60岁员工,目前每月可获得100元的就业入息补助,这个数额同45岁员工的一样,等于每年获得1200元,或薪金的百分之十。在调整计划后,他每个月可获得200元,或相等于薪金的百分之20。所得补助并非全数是现金,有些是存进公积金户头。这将产生明显的不同,他每个月将能领更多钱回家,公积金存款额也会增加,这将能鼓励雇主聘用年长员工及鼓励年长员工重新就业。
这是工会及由颜金勇领导的提高年长工人受雇能力劳资政委员会提出的好建议。我们正在落实这些建议。我想这将能提高年长国人的就业率,让他们有更多养老金,这是我们协助年长员工自食其力计划的核心部分。
改善公积金制度,保障晚年生活
现在,让我谈一谈公积金制度。公积金制度是我们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这是个十分良好的制度,一直都能满足我们的需要,而且是由雇员和雇主分担,不必像美国或英国的福利制度那样得依赖税收。人民为保障自己的老年生活而储蓄。公积金满足了人人都必须考虑到的住屋、医疗保健和退休金这三大需要。但我们也需要不时调整这个制度,使它跟上时代。公积金制度刚设立时,国人的平均寿命是60、61岁,现在已经是80岁。因此,我们需要进行三方面的调整 — 首先,改善公积金储蓄的回报率;第二,延迟最低存款提取年龄,以确保公积金储蓄能更持久;以及第三,为可能更长寿做好生活保障。
首先,我们要如何提高公积金储蓄的回报率?目前,公积金普通户头的利率是2.5%,特别户头、保健储蓄户头和退休户头的利率则是4%。这些有如银行储蓄户头,但是利率更高,而且较安全。这些储蓄完全没有风险,因为你的存款获得政府的保障。虽然存放在公积金户头的回报有时比买股票低,但是并不像买股票那般,可能大赚也可能惨输。就好比最近的股市,一星期内股价可能下滑10%至15%。如果我们的公积金会员都把钱拿来买股票,想必许多人的心会很慌。这不是我们制度的一部分。那些希望获得更高回报并愿意冒更大风险的人,可以通过公积金投资计划自己进行投资。
我想我们需要提高公积金储蓄的回报率,而我们的目标应是帮助中低收入者,他们的公积金户头里的钱不是很多。他们有多少钱呢?有半数的活跃公积金户头,存款额并不超过4万5000元。活跃户头是指那些正在工作和有定期缴交公积金的会员,这包括那些刚开始缴交公积金的年轻员工。当然,他们的存款会比较少。年纪较大的员工,公积金存款一般会多一些。尽管如此,如果你拥有4万5000元,你就不算贫穷。不过,我认为鼓励公积金会员自己投资买股票的做法并不明智。为什么呢?首先,他们一般没有足够的积蓄;第二,他们或许没有专业知识;第三,他们不应该冒太多风险。事实上,许多自行投资股票的会员都没有获得很好的回报。如果他们把存款留在公积金户头里,他们的回报也许会更理想。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 我想,解决的方法应该是加强公积金存款无风险的架构。公积金局可以给予更多的利息,但必须有一个顶限。要把利息提高多少呢?多一个百分点。以多少为限呢?我们已仔细研究这个问题了。我想,顶限应是普通户头的首2万元存款。如果把普通户头、特别户头、保健储蓄户头和退休户头存款加起来,则以6万元为限。我们将给予这6万元更高的利息。不过,这6万元当中,不应有超过2万元是在你的普通户头,因为普通户头较具流动性, 你可以动用它来购屋等等。这样一来,有超过半数的活跃会员能完全受惠,他们的公积金户头的总额,将能享有这额外的一个百分点的利息。你将获得较高的回报。你还是可以动用储蓄购屋,可以动用保健储蓄户头支付医药费,但我们将设限,那就是你不能在公积金投资计划下动用这笔钱。原因是这是笔长期的存款,你存放在我们这里,我们把它当作退休基金,给你更高的利息。
拥有超过6万元存款的会员,多出的款项在普通户头的情况保持不变。建屋发展局的贷款利率的计算方程式也不受影响。我们将调整特别户头,改变它的结构,使它成为一个长期户头。现在的利息也许会稍微少一点,但长远来说,平均利息会比较多。详情将在较迟时候公布。今天的主要信息是,以6万元为限的存款将享有多一个百分点的利息。
如果你的公积金户头有超过6万元的存款呢?如果你有超过6万元的存款,你应该能够照顾自己。这是因为你已经累积了这笔钱,可以通过公积金投资计划把多出6万元的款项用作投资用途。小心投资,听取好的意见,做长期性的投资。即使股票价格下跌,你也不必慌张,因为你有足够的储蓄。如果你做长期的投资,譬如5年、10年或15年,所得的回报也许会更多。
这额外的一个百分点看似不多,实际的收益却不小。以一个现年21岁、刚开始工作的年轻人为例,如果他的月入是1700元,如果他在几年后动用公积金储蓄购买一间四房式组屋,当他到了55岁退休时,这多1% 将使他累计额外2万元的利息,比在现有制度下的利息多了四分之一。这是一大笔钱。政府将为此拨出很可观的一笔款项。在初期,政府每年得拨出7亿元。当会员在户头里积存更多款项,享有较高利息的存款将增加,政府的负担也会随之增加。
每年7亿元是多大一笔数目?财政部每年拨给建屋发展局7亿5000万元,用在整个建屋计划上,所以这等于是增添一个建屋计划。我们经过仔细的计算,确保这既是个合理的利率,也是政府负担得起的利率。这是非常重要的,你不能随便定一个数目。有关计划必须是合理的,必须经得起民选总统的审查,我们已向总统汇报了这个计划。这是正确的做法,因为这可以帮助中低收入国人在晚年拥有足够的储蓄。这也是对国人的一项保证:当他们步入晚年时,公积金将是一大经济支柱,协助他们应付退休后的生活。
第二个问题是,如何确保公积金会员的存款可以应付到80岁和以后的生活?按照目前的条例,公积金会员在满55岁时才能提取他们的公积金储蓄,但户头里必须保有一笔最低存款,这个最低存款额也在逐步提高,有关规定也越来越严格。不过,基本上,你必须保有一笔最低存款。这些政府已在上一次调整公积金政策时阐明。我的第一个信息是,这个55岁提取存款的政策不变。这个政策在2003年敲定,并将维持不变。目前,公积金最低存款的提取年龄是62岁,达到这年龄的会员每月可从最低存款中提取存款,长达20年。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公积金,可能不到20年存款已被提完。62岁加20年是82岁。所以,62岁是提取最低存款的年龄。
62岁是不是提取最低存款的适当年龄?我刚才提到我跟黄女士的谈话和她所面对的问题。她问:“如果我的公积金提完了该怎么办?”即使政府调高公积金利率,如果公积金会员太早提取最低存款,他们将会过早就提完这笔钱。如果会员迟一点才开始提款,他们的最低存款将能维持更久。有些人以为能活到82岁已经足够了,但事实上,能活超过82岁的人越来越多。如果一名公积金会员可以延后一年才开始提取最低存款,他将可以赚取更多利息,包括政府将多给的一个百分点。这笔钱到了20年后将利上加利,足以让他提款多两年。因此,我们绝对有必要调高公积金最低存款的提取年龄。有很多人,尤其是寿命一般会比男性长的女性,会活超过82岁。
我们正在通过立法使62岁退休后的年长员工继续受雇至65岁,并设法鼓励人们在60岁后继续工作,直到65岁。因此,公积金最低存款提取年龄也必须相应调高到65岁,因为你可以工作到65岁。如果你在65岁退休,你就可以开始提取最低存款。如果你在65岁后继续工作,那你既有工作,也可提取最低存款。 我们决定把公积金最低存款提取年龄从62岁调高至65岁,但不是一次过的调整,而是分好几年逐步调整。重新雇用法令将从2012年起生效。为此,我们也将从2012年起把公积金最低存款的提取年龄从62岁调高到63岁,之后每两年上调一岁,直至2018年达65岁。这样一来,公积金会员在65岁才开始提取最低存款,长达20年,直到85岁为止。我想这是更好的安排。
这项新政策对不同年龄层的人将有什么影响?首先,那些将近62岁、即将提取最低存款的人,将不受新政策影响;比这个年龄层年轻一点的人,也就是57岁或以下的人,公积金最低存款的提取年龄将调高一年;年龄在53岁或以下的人,公积金最低存款的提取年龄会调高至65岁,你们将有十年的时间继续提升技能,政府也将有时间修改法律确保你到时能找到一份工作,并继续工作至65岁。我们的报章将在明天刊登有关的图表。
我之所以详细解释这项措施,是因为我知道这项政策会不太受欢迎。《海峡时报》针对公积金制度在上周进行了一项调查。当访者问:“你希望有更高的公积金回报率吗?”答案是:“要,因为目前的回报率太低。”“你希望工作更久吗?”“是的。”“你担心存款是否足以应付退休生活吗?”“是的,我很担心。”“那么,如果延后提取公积金最低存款呢?”很多人都说:“不行!”他们知道问题的存在,但他们现在就要提取最低存款。然而,政府在这个问题上别无选择,因为人们的寿命越来越长,我们必须工作得更久和延迟提取最低存款。因此,我们必须现在就开始行动,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步一步来。
当然,我们将提供一些奖励。政府知道50多岁的年长工人将受到这项政策的影响。我们将给他们额外的协助。他们将可获得一笔一次性的花红。事实上,我们将提供两种一次性的花红。那些提取公积金最低存款年龄被延后的人将获分发一次性的花红利息,存入他们的退休户头。那些50几岁的员工将获得“延后红利”(Deferment Bonus)。此外,那些最低存款提取年龄不必延迟至65岁的人,如果认为自己还可以继续工作,并还不急着提取公积金,可获得一笔数额较小的“自愿延后红利”(Voluntary Deferment Bonus)。人力部长黄永宏将在国会进一步解释这项计划。
第三个该问的问题是,如果你的寿命比想象中的长,该怎么办?你得面对公积金都用尽的风险。这是保险公司所称的“长寿风险”(longevity risk)。一般而言,面对死亡是个风险,但现在活得更长也是个风险,是个财务风险。问题是,我们有什么对策?提高公积金最低存款的提取年龄,将把问题减少,你领完最低存款的年龄将从82岁延长到85岁,也就是延长了三年,这是件好事。不过,还是会有不少国人的寿命将超过85岁,一些会超过90岁,甚至100岁。这些人该怎么办?没有人希望晚年过得穷困潦倒。
其他养老金计划也面对同样的问题。它们的其中一个解决方案是年金(annuity)。年金是一种保险产品,你只要一次过向保险公司支付一笔保费,它们会帮你投资,然后每个月支付你一笔款项,直到你去世为止。就算你活到100岁也照付无误。如果你的寿命没有那么长,保险公司就早一些停止付款,但平均来说还是合算的。在瑞士有这样的一个计划,个人储蓄会累积到65岁,类似我们的公积金计划,但到了65岁,就会强制你把储蓄拿去购买年金,之后终身从年金中领取生活费。
公积金局也允许会员把他们的最低存款转换成年金,而不是只让存款提完为止。这是个自愿性而非强制性的计划。然而,仅有少数会员那么做。我想一方面是因为新加坡人对年金的概念以及用处并不了解。另一方面,老实说,由于成本高,年金的回报相对不很吸引人。尽管年金有其局限,在为老年生活进行规划时,我们还是需要年金。因此,我们将强制公积金会员购买某种形式的年金。这政策不会影响即将退休的公积金会员,受影响的将是目前50岁以下的会员。这将给我们一点时间研究这个问题,向业界咨询,也教育公积金会员,同时制定出相关细节。整个计划将具灵活性,好让大家能享有符合自身需要的年金。
这就是公积金制度的三大改变 — 公积金存款将能赚取更高的利息,首6万元存款将享有多一个百分点的利息;提取公积金最低存款的年龄将会延后,在2018年前把提取年龄从62岁延迟到65岁;以及强制目前还是50岁以下的国人购买年金。人力部长黄永宏将针对这些改革做详细的说明。他将于九月国会复会时发表部长声明。
这些改革将确保我国的公积金制度更合时宜,但是不可能一劳永逸,因为我们的需求和人口结构不断改变。我们必须不断改善公积金制度,以应付国人未来15到20年的需要。基于此,我们不能把65岁设为终极目标,这只能是中期目标,一旦达到这个目标,就得设定新的目标,无论是重新雇用员工,还是公积金最低存款额的提取年龄都必须至少设定在67岁。如果我们能及时做出这些改革,新加坡人将能安心度过晚年。
翻新和更新 — 为国人提供最美好家园
除了公积金存款,住屋也是另一个重要政策,因为这项资产可缩小收入差距,也可让人们有足够的资金养老。正是因为我们帮助大家买房子,让大家拥有这片土地上一个有价值的东西。当经济增长时,房地产价格上升,组屋价格也上升。当政府有盈余时,我们可以提升组屋、邻里和新市镇,让组屋保值。以三房式组屋为例,如果你是在1970年代早期购买,价格应该约为8000元,现在已上升到16万元,一些地点还要高。这是一项很棒的投资,你有房子住,又有一笔资金可度过退休生活,当然前提是你没将组屋套现,再把钱拿去旅行。如果你好好地照顾房子,你通过购买组屋而参与了新加坡的成长,好比是购买了新加坡的股票,好比是支持了“新加坡企业” (Singapore Inc) 的发展,并且为它的成功尽一份力。
这项组屋政策可分为三方面来谈:即协助人们购买组屋的初期、为组屋保值和增值的中期,及老年时将组屋套现的后期。我们有相应的政策来应付这三方面的要求。以初期来说,购买组屋已经是一项很大的特权。非公民不能购买组屋。如果你是公民,你能购买。如果你是低收入公民,我们将给予你更多的援助来购买组屋。我们在去年就推出额外房屋津贴。如果你的经济状况较差,你得到的津贴就较多,如果你比较过得去,你得到的津贴就较少。我们是通过你的公积金来给予更多津贴,因为要是你卖掉组屋,那笔钱将回到你的公积金户头,用来养老或购买房子。我想这个做法很好。
额外房屋津贴是一项很好的计划。我们会进一步加强这项计划。目前最高的津贴额是两万元,我们将把它提高到3万元。目前,建屋局出售的新三房式组屋每间的价格大约是12万元。因此,3万元的津贴是一笔很大的数目。我们也将提高领取津贴的家庭收入顶限。现在,家庭收入顶限为3000元,往后将提高到4000元,这样一来,便能涵盖全国约半数的家庭。因此,通过额外房屋津贴,能进一步协助低收入国人购买组屋。
至于拥屋的后期,我们将使组屋套现变得更容易,让人们赚取收入。如果你拥有大型组屋,你有更多选择,你可以出租整间组屋、出租一个房间,或卖掉组屋,搬到更小的组屋。如果你购买的是二房或三房式组屋,而且只购屋一次,你应该获得更多帮助,政府会帮你们以组屋资产价值套取现金。目前,屋主可卖掉组屋,再搬到30年地契的小型公寓。政府将推出新计划,让你无须搬到另一间屋子再住上30年。在计划下,建屋发展局将向屋主购回目前组屋剩余部分的地契年限,让屋主的组屋地契缩短至30年。出售部分的组屋地契年限后,屋主将可获得一笔一次过的款项,其余款项存进公积金户头,屋主每个月领取一笔款项,直到去世为止。换句话说,这就像是一种年金。这个计划是为62岁或62岁以上的国人而设的。如果你只是50岁,你不能这么做。我们认为,30年的屋契应该是足够的,如果你的寿命更长,政府会探讨相应对策,国家发展部正在研究这个计划。
今晚,我要着重探讨组屋课题的中期部分,那就是通过翻新和更新住宅区来为你的组屋和邻里增值。我们目前有多个翻新计划,最受欢迎的是电梯翻新计划(Lift Upgrading Programme) 。随着人口老化,这将是我们优先执行的项目。电梯翻新计划将在所有组屋展开, 预计在2014年, 也就是七年之后, 全部完工。
我们也为私人住宅区进行翻新计划。那些选区内有私人住宅的国会议员不时提醒我别忘了私人住宅区。实际上,我们已经在许多私人住宅区展开翻新计划。可是,人们从中受惠之后,有时还是觉得被忽略了。于是,我请陈惠华领导一个委员会负责探讨我们还能为私人住宅区做些什么。她负责的那个选区,涵盖实龙岗花园私人住宅区。政府已接纳了她的一些建议:首先,我们将重新整合私人住宅区翻新计划(Estate Upgrading Programme),把各个项目连贯起来,协调各项工程—不论是沟渠、路灯、街道、停车场、公园,都将一起规划,使私人住宅区翻新计划更有实效;
其次,我们设有社区设施改进基金(Community Improvement Project Committee funding),让选区的基层组织顾问申请,以进行较小规模和迎合居民需求的工程,例如游乐场、有盖走道和烧烤台等。目前,社区设施改进基金只发给组屋区,我们将把这个计划延伸到私人住宅区,让它们也有同样的待遇。陈惠华将在不久后公布详情。
大部分新加坡人住在组屋里,因此建屋发展局还是得继续设法改进公共住屋,满足人们新的需求和期望。从大巴窑、宏茂桥、碧山、白沙,一直到盛港,新的组屋区不断改进。“榜鹅21” (Punggol 21) 是下一个新组屋区。“榜鹅21”计划在1998年推出。我每次访问榜鹅时,居民总会提醒我。亚洲金融危机的发生,使我们不得不放缓发展步伐。现在人们的需求逐渐提高,因此是让计划重新上轨道的时候了,但不是回到旧的轨道上。我们利用这段时间去研究和改良原先的计划,决定把它提升为“优质榜鹅21”(Punggol 21Plus)计划。
我先让你们看卫星图像,这有点像是从外太空看地球。榜鹅在哪里呢?我们可拉近镜头。这是它今天的面貌,你看得到很多未开发的空地,我们就从这个基础开始建设。我们会在榜鹅河和实龙岗河的河口建筑水坝,形成一个蓄水池,就同滨海湾一样。然后我们在它们之间开凿一条水道,形成一个大水景,从西边的这个镇中心开始,沿着水道两旁建造“优质榜鹅21”新镇。
现在我们再拉近一点来看,可以看到水道、道路和房子。最好的组屋就是这些面向河景的住宅单位。现在,让我们从其中一个组屋单位看外面的风景。我们现在还未出售这些组屋单位!它的周围点缀着蓝色和绿色,因为水道四周都是花草树木,包括停车场, 屋顶,我们将使它们成为凉爽和绿化的美好家园。首先发展的是坐落河畔的镇中心,购物商场、零售店、餐馆和露天饮食店都在河边。
“榜鹅21”需要几年时间建成,因为它约有1万8000个公共及私人住宅单位,但是你可以在安谷、盛港和宏茂桥集选区一带看到“榜鹅21”即将完成的发展项目,现在让我带你去看一看。这是安谷民众俱乐部 (Anchorvale Community Club),其实它应该称为安谷乡村俱乐部。民众俱乐部在这里,这部分是体育消闲中心,里头有4个游泳池、足球场、正面看台及可进行水上运动的水道。这块土地不是榜鹅河对岸,而是浮动岛屿,是环境及水源部和公用事业局的“活跃、美丽、干净”水源计划(ABC Waters Programme)的一部分。这是即将完成的景象,还未完全成型,但建筑物已平地而起。我上个星期去参观,蓝彬明向我保证,这些工程应该会在年底竣工。
这就是“优质榜鹅21”的预览。让我再带你到外太空,看看“榜鹅21”在水坝建成后的面貌。这是非常清晰的影像。沿岸的活动将是榜鹅21生活的重要部分。把照片放大之后可看到沿岸进行的独木舟活动。所以你要小心,注意是不是有人在上面观察你。我们可能在这里建河畔人行道,让人们扶老携幼在这里散步或跑步,或在旧榜鹅尾吃辣椒螃蟹,相信这能让人们怀旧一番。这是我们要重现的露天用餐和生活方式。它将成为“优质榜鹅21”的一部分,是新加坡的新面貌 – 一个充满活力与动感的城市。你也可以搭地铁到商业区的综合娱乐城。我们也必须保留目前的干净青翠和安全的岛国形象。我们要营造新气象和新的生活方式,但是不能因此失去现有独特的形象,这是很重要的。
现在让我谈谈旧的组屋区,以免大家以为旧组屋区毫无魅力。旧组屋区也有很大的发展潜能。我们已开始陆续重新发展旧组屋区内的选定地段。只要能腾出大片地段,我们就能改变整个地区,让组屋区焕然一新。其中一个例子是女皇镇杜生组屋区(Dawson Estate),这项发展计划不久将展开。让我回到卫星地图看看它的位置。杜生组屋区在女皇镇地铁站旁边。这里是联邦道,这里是亚历山大路,这里是马格烈通道。这里已有一些选择性整体重建(SERS)项目。其中一个项目已经完成。福华岭(Forfar Heights)是其中一个选择性整体重建计划下兴建的新组屋。区内还有一些新的发展项目,例如克连士景(Clarence Ville)。这里有很多空地,也有一条长长的亚历山大沟渠(Alexandra Canal)。虽然与榜鹅水道不同,但是这里有一个直线形特征。我们最初将兴建三个组屋邻里。我们也铺盖亚历山大沟渠的地段,将它设计成连线公园。这里将有足够的空间发展约1万个单位的组屋和私人住宅。
这就是公园建成后的面貌。组屋邻里将与公园相互融合。让我们看看获奖建筑设计公司提交的构想图,当中一些是由年轻和有才华的建筑师设计而成。这里是公园的一端。这是公共住宅,不是私人公寓。这和1956年前由新加坡改良信托局建造的,位于杜生路和玛格烈通道的组屋截然不同。相信有些人对它们还有印象。你们或许对这里的一些地标有着美好的回忆,像女皇镇中心广场和旧联邦道湿巴刹。我们将保留这些地标。它们为女皇镇增添一种历史气息和地方特色,我们会将它们融入新的设计中。 所以,湿巴刹看起来不再像湿巴刹,但是它将让人们忆旧和保留地方特色。它比得上新镇,却又具特色,可以吸引人潮回流。
第三方面是中生代组屋区。人们常说“夹心层”,这可说是“夹心层组屋”,不新也不旧,而是“中年”组屋。我们有两项主要计划来翻新这类组屋区,即主要翻新计划(Main Upgrading Programme)和中期翻新计划(Interim Upgrading Programme)。我们自1990年起便开始进行这些翻新计划,至今已有17年,惠及许多居民。我想,现在是提升组屋翻新计划的时候了。为此,傅海燕过去一年领导“组屋社区心件论坛”,收集了许多居民的要求和反馈。如今,我们将推出改良版的翻新计划。我在此一一向大家解释。
首先,是让组屋邻里披上新装的中期翻新计划。我们将以“邻区更新计划”(Neighbourhood Renewal Programme,简称NRP)来取代中期翻新计划。这不仅是名称上的改变。区别在于:中期翻新计划只在个别邻里推行,而“邻区更新计划”则将结合两个或三个邻里,扩大了面积和规模。我们能策划更多更好的设施。除了继续提供标准设施,譬如烧烤台、社区花园、足部按摩走道以及有盖走道等等,现在也可以考虑一些非标准设施,例如备受欢迎的街头足球场或滑板园。勿洛和乌节路都已拥有这些设施。如果能引起青少年的兴趣,这会带来许多乐趣。这对年轻人来说充满刺激性,或许在一旁观看的祖父母也同样觉得刺激。但这只能由居民来决定,我们不会干预。我们的责任是准备财务预算和“菜单”,然后由你们召开会议让居民参与讨论,决定你们的社区需要些什么。这就是新的中期翻新计划-“邻区更新计划”。
至于个别组屋单位,我们将以“家居改进计划”(Home Improvement Programme,简称HIP)来取代主要翻新计划。这也更加“hip”(充满时代感)。该计划接纳了讨论小组收集的反馈。反馈显示,居民最常提出的都是很切身的要求,他们要组屋内部得到实质改善。洋灰剥落了,请修好它。厕所、冲凉房地板、排水管漏水了,请修好它。大门和铁门旧了,请更换它。从这些照片,你可以看到洋灰剥落和排水管。这是居民在议员前来家访时,向议员指出的,以证明他们的组屋失修,有待改善。在“家居改进计划”下,我们将解决这些问题,修好天花板、厕所、大门,这些是人们对“家居改进计划”所要求的实质的东西。
这些翻新计划将让许许多多的组屋受惠,并且将在全岛的组屋区展开。我让大家看一看这些计划如何互相配合。这张地图显示了新加坡所有的组屋区。你可以看到淡滨尼、白沙、义顺、兀兰、裕廊和女皇镇。我们先看一看已展开主要翻新计划的组屋区。每一个小点代表一个邻里。在主要翻新计划下受惠的组屋约有10万个。这些组屋都建于1980年或更早。其中一半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主要翻新计划。另外一半还未展开这项计划,我们现在将把它们转到“家居改进计划”下。所以这些是浅蓝色小点,代表另外的10万个组屋单位。
如果你仔细看,大概可以看到你所在的邻里。我想我们也应把“家居改进计划”延伸到一批屋龄较低的组屋,因为八十年代建造的组屋,现在都已经显得老旧了。80年代初期直至1986年,是建筑高峰期,建屋局在当时每年兴建了许多组屋。在某些年份,我们还兴建了5万个单位的组屋。不幸的是,这些组屋的品质管理不太符合今天的标准,所以我们接获很多投诉。至今已经过了25年,有些组屋已开始出现年久失修的迹象,我们在过去几年进行维修工作,但是我们应该做的是将“家居改进计划”延伸到多一些组屋,即那些在1986年和之前兴建的组屋。让我指出这些组屋在哪里。另有20万个单位的组屋将可获得“家居改进计划”,这些遍布新加坡全岛的小红点,看来像麻疹,不过却是良性麻疹。
现在你们可以看到有很多小红点是集中在四、五个组屋区内,如淡滨尼、后港、义顺、武吉巴督和裕廊东。它们建于1980年初期,属于这个屋龄。我们将在淡滨尼和义顺展开 “家居改进计划” 的试验性计划。我预计这些计划是可行的,之后我们可将计划延伸到其他组屋。这里有20万个单位的组屋。
但我们也有其他屋龄较低的组屋区,比如在1989年建造的组屋。它们也应该从中受益。在“邻区更新计划”下,我们应该延长组屋的屋龄限制,将它推延到1989年建造的组屋。这里我以小绿点来代表。
总的来说,这些小点遍布全岛各处,几乎覆盖了所有组屋区。一些未包括在内的组屋区,则以深褐色来代表,例如三巴旺、蔡厝港、盛港、榜鹅和白沙,这是因为它们太“年轻”了。它们是在1990年或之后建造的,但总会轮到它们,目前暂时不需要翻新。但是,只要新加坡能继续增长,并且我们有足够的资源和盈余,我们就会继续推行翻新计划,并且会逐渐将计划延伸到这些组屋区。
我们的组屋区在完成所有翻新工程后会呈现什么面貌呢?我问建屋局,建屋局说:“让电脑来显示。”所以,建屋局制作了一个视频片段,展示这些组屋区的新面貌。这将会是个一流的居住环境,有绿意和水道,融入其间的房子。你可以看到背景后面呈现的新房子、公园、行人、活动、社区。我们可以借此拉近社群之间的距离,并培养出归属感。
世界上没有其他城市能做到这一点,能提供吸引人并且价格合理的公共住屋,为每个公民提供优质的房子,为你提供会增值并能让你安享晚年的资产。但是在新加坡,只要我们愿意共同努力,我们就可以做到这一点。我们将有系统地提升和翻新我们的家园。我们会重新塑造整个市容。虽然这可能需要二三十年的时间,但最终全国将焕然一新。这将是新加坡人称之为家园的地方。
我们作出许多承诺,但我们都能一一实现。我们应该对努力实现这些承诺的机构和人士给予肯定。首先是建屋发展局。不过,要制作那段视频,单靠建屋局是做不到的。我们有一支实力非常雄厚的队伍 — 南洋理工学院的互动与数码媒体系。让我们向他们表示谢意。
全民发挥团队力量向前迈进
我今晚的演讲,重点谈论了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特别是人口老化的趋势。我已经讲解政府针对这些问题而提出的主要对策,包括提升教育、延长就业年龄、改善公积金制度和翻新组屋区和更新整个市容。今晚,我把这些政策串联起来,目的是希望新加坡人能够了解全面情况。这些问题都是艰难的挑战,但我们将找出解决方案,逐一解决。
我们的力量来自人民,来自具有献身精神的工友和能干的领袖,不仅是少数出色的个人或几个顶尖机构,而是富有凝聚力的社会和强大的新加坡团队。人人为国家付出最大的努力,我们并肩携手而取得的成就,不是个人的力量能做到的。这是我们最大的财富,也是我们成功的秘诀。
我们已做好准备,向前迈进。沙斯风暴后,我们估计新加坡的持续增长率将介于3%至5%,我们当时的估计有些保守,不过我们认为那是较为实际的估计。贸工部就最近几年的经济表现进行了重新评估,我们的结论是应该提高目标,因此我们将未来5至10年的经济增长预测调高到4%至6%。按照新加坡现阶段的发展,这是一个颇具雄心的目标。很少国家已做到这一点,也许日本算是例外,直到它在90年代遇到了困难。甚至连欧洲国家或美国都无法做到,不过我想只要我们继续采取应变措施,保持开放政策,维持竞争力并且乘势起飞,那么我们将随着亚洲整体的发展而增长,而不只局限于小岛国所有的资源而在此增长。未来几年的前景相当乐观,我们应该加一把劲,以超越4%至6%的增长目标。
当前局势对我们十分有利,可让我们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去年,我国的帆船选手在多哈亚运会夺下了5面金牌。我观看了他们对垒印度龙骨船的决赛。相信你们当中也有很多人观看了那场决赛,虽然当时已经是新加坡时间凌晨两点了。两支队伍都使用同样的船只,新加坡最终胜出。其中区别在哪里?区别就在于我们的选手。由黄明豪、张为珺、郑俊豪、陈晓龙与郑稳铨组成的五人队伍,展现了他们的能力技术、训练有素、团队精神、坚强毅力、绝不放弃的决心、面对压力时沉着应战,这使他们能最终排除万难,成功夺标。他们今晚也在现场。
这正是新加坡精神,在重新塑造国家和建设家园的过程中推动我们向前迈进。无论我们面对任何挑战,我们都将能它一一克服,取得成功。未来十年,我们拥有独特机遇来改造新加坡。让我们共同把新加坡塑造成一个真正的机遇之都,一个我们人人能够称之为家的地方。晚安。 |